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五民生为本 共享发展

背景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推进幸福云南建设。《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抓好脱贫攻坚、公共服务提升、教育提质惠民、创业促进就业、城乡居民增收、社保扩面提标、健康云南和人口均衡发展的“八大民生工程”。

话题

通过“八大民生工程”的实施,有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将带给全省人民什么样的福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就《建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致力脱贫攻坚 找准穷根啃下“硬骨头”

“虽然种了大半辈子地,但学习科学种植还是头一回。”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杉阳镇杉阳村贫困户杨绍华说,去年10月,他参加了人社部门牵头组织的果树工培训,学习了柠檬种植技术,取得了果树工职业资格证书,并与当地的农场签订了《用工合同》,现在每月可拿3000多元的工资。

“让每个贫困户最少实现‘一户一人’拥有一技之长,掌握1至2门技能,为脱贫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崔茂虎解读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省各级政府部门已采取硬措施,展开行动。2015年9月已正式启动《云南省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培训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者,提升转移一批技能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培养一批适应我省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扶持一批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努力实现“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使农村人才成为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助推器”。

崔茂虎表示,未来5年,全省将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6万人,帮扶种植养殖大户和专业合作社800个,培训农业科技骨干10万人,建立研发基地、技术成果推广站100个等。在推出技能扶贫的同时,还将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贷免扶补”和“两个10万元”等优惠政策,对贫困地区创业就业工作给予重点倾斜支持等,这些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与此同时,按照我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各级政府部门立下军令状,将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等具体实办法、硬措施,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最终实现我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现行标准下全省57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

教育提质惠民 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建议》将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作为主题词,具有深远意义。意味着未来5年,我们要坚持把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导、教育学博士李慧勤开门见山地说。

教育既是国计,更是民生。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定位,呼唤更有质量的发展。李慧勤认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成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都需要有质量的人才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引领。

此外,我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的任务十分艰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只有注重机会公平,坚持共享发展,把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继续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加突出教育的普惠性,才能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才能推进幸福云南建设。” 李慧勤语气中肯。

谈及《建议》里的新亮点,李慧勤说,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这是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将高中阶段教育从“基本普及”提升为“普及”,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率先瞄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尤其是支持迪庆、怒江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就是一个新突破。

健康云南工程 开启百姓幸福之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殷建忠认为,健康云南工程是健康中国建设云南篇章的重要部分,是以全面提高云南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的一项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事业。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在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旨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惠及老百姓,要通过调动改革主力军的医务人员的力量来继续推动医改事业和发展,最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此外,实施健康云南工程特别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入手,逐步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殷建忠认为实施健康云南工程应该让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实施健康云南工程如何融入云南跨越式发展?殷建忠表示,首先要抓住“十三五”期间深化云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建立覆盖云南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康云南工程建设以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药分开、分级诊疗为核心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深化医改,加快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打造高端医疗平台,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大医院难、就医感受差”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少生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让健康云南工程开启百姓幸福之门。

创业促进就业 就业形式灵活多样

“我省‘十三五’提出的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更有操作性。”省就业局局长石丽康认为,《建议》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注重创业就业“平台”的搭建。未来5年,仅全省人社部门将建立60个创业园、60个“众创空间”和100个高校创业园,这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我省人才贡献率仅为17.22%,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人才支撑力作用不足问题突出。石丽康表示,《建议》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目的是通过综合性提升,让过去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技能型人才队伍向技术型人才队伍转变。与此同时,还将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盘活用好现有资源,将探索科研成果处置权力下放的运作机制,真正解决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后顾之忧,引导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十三五’期间,我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将给就业带来一定压力。”石丽康说,对此,一方面政府将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将有所增加。随着“90后”、“00后”步入人力资源市场,过去的就业观念也将逐步发生改变,创新创业开拓出的新领域将成为就业市场的“主战场”。随着“十三五”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我省就业结构将更趋合理,群众最关心的职业收入、就业选择等问题将大为改善。

社保扩面提标 人人享有公平医疗

“未来5年,我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参保率达98%以上,这是‘十三五’为我们明确的任务目标。”省人社厅医疗生育保险处处长潘华认为,通过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我省鼓励就业年龄段的城镇人员从低层次的城乡居民医保向高层次的职工医保转变,实现结构调整,保障待遇提高。

目前,我省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约为8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率约为75%。《建议》提出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将逐步实现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基金管理等六个统一。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研究制定对个人医疗负担超过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总额30%以上的部分给予二次报销政策,化解职工患重大疾病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

“十三五”还有哪些新亮点?潘华认为,《建议》提出将改进医保个人账户(医保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化解目前医保卡“老年人不够用、年轻人用不完”的困惑,将探索推行“家庭账户”“门诊统筹”“长期护理”“医保网上购药”等方式来破解这方面的难题,最大限度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