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1月10日电 1月9日,记者从云南全省人社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云南省人社系统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作为,超额完成云南省既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万人次的年度目标,就业创业任务在克服困难中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7年1月1日起,云南省各地统一执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同时,云南省4809家“两定机构”已实现省内异地联网结算,与16个省(区市)签订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合作协议或实现互联互通,为305万人次提供异地就医结算医疗费19亿元,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工作力度加大,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记者了解到,2016年云南省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4917.67万人,社保基金收入达1248.6亿元、支出1072.74亿元,累计结余达1400.1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5.84亿元。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增幅达7.3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幅达6.06%。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已完成全省3.24万个单位、170万人参保登记,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104.9亿元、职业年金43.9亿元。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基本完成,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政策。
在人事管理工作方面,云南省人社厅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强化公务员培训教育,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着力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持续加大人事考试环境治理力度,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妥善安置470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和1090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23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军转安置任务。
针对云南省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云南人社系统着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不再把外语、计算机、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刚性条件。下放16个州市部分行业和14所高校、科研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权。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外国专家等引进计划,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证”制度,构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和“一条龙”服务绿色通道,新增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403人。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双证书”制度,构建5条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评选43名首席技师、6人入围第44届技能大赛选拔赛。
2016年,云南人社系统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正常工资增长工作,优化工资结构,机关事业单位薪酬更趋合理;积极推进法官、检察官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高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序列人民警察基本工资、警衔津贴标准。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和奖金,完善省直机关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取消44项省级奖励项目。认真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政策。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云南省人社厅研究出台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6%,集体合同签订率为90%。全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25万件、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6827件,结案率达100%。追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待遇14.02亿元,涉及农民工12.28万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12件,立案59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云南省人社厅还不断提升人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着力打通人社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运用“互联网+人社”理念,在129个县、14292个村(社区)开展人社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在37个高校、20个产业园区建立人社工作服务平台;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增加到3118万人。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件、政协提案45件,满意率达100%;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6件、行政诉讼案件37件。
2017年,云南省人社厅围绕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大就业岗位供给;围绕发挥好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加强社保与服务供给,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围绕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人才供给,让各类人才享有创新创业的宽广舞台;围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水平,统筹各类群体待遇,让各族群众享有更满意的收入;围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安全的社会环境;围绕夯实人社工作基础,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让各族群众享有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确保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