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红河州以“六个依托”为抓手 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

红河州以“六个依托”为抓手 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

2017年,红河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作为服务全州脱贫攻坚大局的重要举措,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坚持以“六个依托”为抓手,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全州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43.14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32万人次的134.8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8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7.5万人次的131.07%;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7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32万人次的152.2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5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1.8万人次的225%;省外转移20.52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18.2万人次的112.75%;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22.64万人次。

一是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紧贴州内、州外两大市场需求,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重点,建立有地区辐射面的劳务基地,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目前,我州已与上海,江苏昆山、无锡,广东深圳、惠州、博罗等地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并建立务工人员服务工作站,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工伤事故协调处理等服务。

二是依托劳务能人往外带。加强与本地在外务工成功人士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发挥劳务输出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如红河县,已发展劳务经纪人80余人,这些人已成为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发挥着劳务输出“领头雁”作用。该县甲寅镇阿散村村委会龙教村村民许勇志,从2012年开始带领全家6人到福建、广东一带打工,后来带亲戚朋友、兄弟姐妹、本村本乡的其他农民工,人数从起初的10余人到每年的200余人,目前,经他带出去的农民工累计达2500余人。

三是依托产业(企业)发展就地转。围绕我州经开区、综保区和县市园区企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等企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如,建水县狗街村委会,通过蓝梅种植、中华鲟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

四是依托专场招聘有序转。各级人社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等专项活动,为用工企业招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在今年“春风行动”、“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期间,全州共组织专场招聘会39场次,参加招聘企业863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48529人次。

五是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往外送。加强与人力资源劳务公司的劳务合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利用其分布广、信息量大、贴近农村、服务灵活等优势,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如元阳县,以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完善两项机制(与劳动力输入地企业、人社部门的合作对接机制,对优秀农民工、优秀经纪人、劳动力转移精准扶贫示范村及先进集体的表彰激励机制),抓好三个重点(建立县乡村组劳务输出四级服务网络、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台账、抓好宣传动员),强化四项保障(组织、政策、经费、服务保障),全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17年以来,元阳县依托红河州尼农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成建制输出5274人,全县在外务工人员保持在8万人以上,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20亿元以上。

六是依托公益性岗位开发兜底安。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实施,鼓励乡镇积极开发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就业公共服务协理等公益性岗位,全州计划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安置大龄(男50岁至60岁,女50岁至55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红河州就业局  供稿)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