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中国青年一代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中国青年一代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智造”

据介绍,云南将力争到2020年,培养300名“云南首席技师”、2万名“云南技师”、30万名“云南技工”和40万名“云南工匠”。

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的学生正在进行实训。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新华社昆明4月20日电(记者林碧锋)21岁的杨山巍不曾想过,几年前从技校毕业后在汽车4S店打工的他,如今成了一名世界冠军,就职于知名汽车公司,谋划着未来的科研之路。

杨山巍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获得者。去年3月,他来到位于云南省安宁市的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在此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选拔。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日前在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启动,来自技工院校、职业学校、高职学院及部分企业等60多个单位的600名21岁以下的青年,将参加30余个项目角逐。

阳光照进训练场,即将走上赛场的选手们身着统一服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作为特邀嘉宾来观赛的杨山巍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汽车保养检查、功能操作、电气测量……曾经,他在专家教练团队指导下在此进行长期训练。

杨山巍说:“我很骄傲看到这么多有志青年投身于‘技能成才’的队伍。”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院长杨经元介绍,学校开设30余个专业,覆盖汽车、水运、航空等领域,建有多个校企合作培训中心和基地,建校60余年来已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10余万人。

“金牌背后包含着许多人的辛勤付出,有汗水更有泪水。”杨山巍动容地说,赛场上比拼的是各国职业技能发展的高度,反映着专家、教练团队的水平,学校、社会、企业等各方的投入,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

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杨山巍正在进行实训。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杨山巍的指导老师、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叶建华说,集训期间,选手们从每天清晨6点钟的体能训练开始,一直训练到深夜11点以后。“这些选手在这里传承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

两年一届的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队获得15块金牌、7块银牌、8块铜牌和12个优胜奖,首次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榜首。

自2012年以来,云南开始举办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推荐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先后有5名云南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19年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云南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通过大赛选拔一批优秀技能人才,以大赛“促培训、促创业、促就业”,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激励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走“技能成才”之路。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的学生在进行实训。 新华社记者 林碧锋 摄

据介绍,云南将力争到2020年,培养300名“云南首席技师”、2万名“云南技师”、30万名“云南技工”和40万名“云南工匠”。

叶建华说,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这就需要从技能教育抓起,让更多高技能人才进入企业,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奖牌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杨山巍说,每一位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都有责任和义务把知识、技能、经验传递给更多人,为国家实现2025制造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