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事网站 > 昭通市 >

今日最新动态

关于做好大关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6-08-04 14:26  来源:云南人事考试网  咨询QQ:800002381  微信公众号:hfpxwx

关于做好大关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思考

推进“全民创业”是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体现,更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大关县立足实际加大扶持力度,降低双创门槛,抓好创业担保贷款、减免税费等扶持政策的落实,积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平台,有效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发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为我县跨越发展、脱贫攻坚挖掘新动能,开拓新空间。近期,笔者就如何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行了调研,作了一些思考。

一、成效及做法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12346”发展思路和市人社工作任务布置,综合运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扎实推进创业就业工作顺利开展。“十二五”期间,开展创业培训1759人,技能培训12154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03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3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以内;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201户,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531户,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4户。

(一)创新工作举措,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今年以来,立足于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通过“四个一”举措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一是公务员考录一批。设置适合高校毕业生锻炼成长的岗位16个,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报考。二是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公开招聘,开发岗位123个,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三是教师补员招录一批。结合地方教育事业实际,设置教师补员岗位100个,合理分流高校毕业生。四是创业就业扶持一批。积极实施云岭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给予无偿资助、场租补贴、网店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

(二)强化资金扶持,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把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为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着力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着力破解大众创业瓶颈。自2008年启动全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以来,大众创业的态势在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逐步凸显,仅2008年启动的第一年就发放贷款205户410万元。近8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三项贷款”73112万元,扶持小企业4户。其中“贷免扶补”自2009年至2016年发放贷款56995万元,扶持 1399人;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贷款 15517万元,扶持 1760人;劳动密集小企业贷款发放贷款600万元,扶持小企业4户。“三项贷款”的发放,为创业人员提供了资金保障,提高创业项目成活率和竞争力,有效破解大众创业瓶颈,为全县创业工作的推进筑牢基础。

(三)以培训为抓手,助推创新创业取得新成效。围绕“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思路,做好SYB创业培训。一是拓宽创业培训对象。为了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群众早日走上创业致富道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训对象从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延伸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复转军人、个体经营创业者、大学生等群体。二是加大创业培训监督。在创业培训过程中邀请县委第四纪工委对培训内容和纪律进行抽查、监督,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着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三是培训紧扣“精准扶贫”主题。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任务,根据大关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帮助创业者确立创业目标,让学员掌握创业基本技能,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2016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登记备案2期,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合格598人。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让参训人员找准创业方向和自身优势,有效避免创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切实贯彻实施好就业扶持政策,下大力气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两个十万元”小微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稳步扩大就业容量,不断夯实就业创业基础。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支持搭建更优的创业平台,激发市场力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问题。建立了稳定多元长效的就业创业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统筹运用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稳岗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了社会兜底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公共服务,支持做好失业保险、就业援助等工作,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两后生”入读技工院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2016年全县受理创业担保贷款358户,审核发放307户2966万元,并对工会、团委、妇联等经办机构的470份创业小额贷款申请资料进行严格审批;开发公益性岗位161个涉及单位31家,城镇新增就业992人;登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1人。

(五)打破陈旧贷款模式,不断凸显创业特色亮点。围绕大关县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战略和部署,在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找准扶持产业,将资金、政策、人力投入到当前迫切需要发展的产业之中,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2014年、2015年大关县吉利镇和玉碗镇“创业示范一条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继续着力打造木杆镇中药材创业示范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有创业愿望的“四类人员”提供,创业平台,破除以往单一的贷款扶持方式,以“创业培训+项目引领+资金扶持+跟踪问效”的捆绑式帮扶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创业者的经营能力,有效避免创业初期风险。目前,吉利镇和玉碗镇“创业示范一条街”、木杆镇中药材创业示范基地已扶持创业140余人,发放“贷免扶补”贷款70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浓 。从企业层面看:一部分人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比较严重;有的怕担风险,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不敢闯市场,不敢创大业;有的想创新但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社会层面看:还有部分人主体发挥不够,存有“宁肯苦等,不肯苦干”的“等、靠、要”懒惰思想,宁肯选择被动就业,也不愿选择主动创业。从干部层面看:有的缺乏事业心,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开拓意识不强;有的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习惯于当评论员,实干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公仆意识,习惯于“老爷”作风,服务意识不强。

(二)大众创业的意识不强。从全县创业氛围上来看,我县总体上全民自主创业的观念滞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主体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普遍存在打工者多、创业者少,存在“怕”的态度、“难”的情绪、“守”的观念,很多人又因为缺经验、没门路,想创业却不敢创业;待业人员缺乏就业培训的主动性,对政府组织的针对性培训,部分学员敷衍了事,形成了我县企业招不到对口人员和社会待业人员找不到意向工作的畸形局面;部分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眼光高,只盯机关事业单位等岗位,对于提供的民营企业等就业岗位不愿应聘。

(三)配套的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我县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有了较大改善,但还缺少更为健全完善的创业配套服务体系。一是推进全民创业的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不完善,对创业促进工作认识不统一,甚至有的还认为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是人社部门的事,对创业服务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动推进创业的服务体系。二是创业公共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全县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三级”创业平台服务体系,为城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四)创新创业的基础不实 。一是创新创业投入不足。中央优惠扶持政策中,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费用都需要财政的支持,特别是地方财政。一方面由于大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体量小,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的资金也就相对较少,落实中央规定的再就业资金难度很大。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对于就业与创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资金的申请受到各种限制,如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方式单一,造成部分有创业想法的人找不到担保而放弃创业或者是创业人员将企业办起来以后,由于基础薄弱,流动资金缺乏,加之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找不到担保人,又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资产,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将许多创业人员拒之门外。二是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和市场拓展力度不够。大关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种植业、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的加工附加值较低,虽然辖区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多数还处于正在开发和待开发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链,很难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三、对策和建议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源。发达地区经济成功起飞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只有创业,才能带来全民富裕;只有创业,才能推动超常规发展。大关县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推进创业是实现强县富民的必然途径。

(一)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创业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树立创业典型,努力激发广大民众的创业热情。一是加大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大范围开展创业宣传。二是积极塑造创业典型。旗帜鲜明地让创业成功者在社会上有地位,精神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待遇。每年总结和推出一批各类成功创业典型,着力培育少数创业典型,扶持大部分劳动者成功创业,带动全民就业。三是积极打造大关创业文化。结合“互联网+”行动,塑造全新的创业文化,形成具有大关特色的创业文化,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增强全社会的创业动力,使创业真正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为。

(二)强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简化办理流程。一是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在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帮助、政策咨询、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不断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县工商、税务等窗口单位,对创业人员所需办理事项实行一次性告知,在资料齐全、手续完备情况下随到随办。二是加强创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县辖区内大力推进示范点建设,在全县内着力打造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村,形成街道有创业街、社区(村)有创业基地的新格局。

(三)发挥政府主导,助推创业主体积极而为。把创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范畴,建立奖惩制度,落实政府抓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责任,把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作为重点进行考核。建立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发生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努力形成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大众创业工作格局。

(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将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大众创业的力度。继续强化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各类创业者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金额,简化担保手续,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吸纳带动就业较多的初创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更多支持创业者创办实体。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社会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各类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破解创业者融资瓶颈。

(五)利用“互联网+”优势,展现地方特色。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大关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种植业、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很多特色产品都是自产自销,推进“互联网+”创业服务,切实将地形劣势转为发展创业的优势。

热门搜索: 事业单位  as  公务员  村官  执业药师  二级建造师  药师  政法干警  经济师  一级建造师  二建  脙聮脗漏脙聤脗娄  职称计算机  村官确认  脗麓脙楼脗鹿脙聶  脗露脙戮脗陆脗篓  脙聮脗漏脙聤脗驴  大学生村官确认  注册安全工程师  职称英语

分享到:
来源:本站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