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公告 >

云南人社“十三五”将从七领域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队

云南人社部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着力纠正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高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并举、培养与引进并重,着力在人才培养开发、招才引智、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推出新举措,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为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云南跨越式发展和辐射中心建设需求为导向,围绕“五网建设”和“八大重点产业”,积极构建与产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更加开放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提高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发挥人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作用。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通晓国际惯例的高层次人才。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继续加强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

——健全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进一步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原则,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搭建人才“立交桥”,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完善工资、医疗待遇、职称评定、津贴补贴、转岗及养老保障等激励政策,健全有利于人才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政策体系。探索设立我省人才开发基金。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进一步完善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按照“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采取专家休假、项目合作、高端论坛等方式,探索建立我省柔性引才机制,通过二次开发、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等方式柔性汇聚人才资源,建立一批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聚焦全省重点领域、产业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一步完善主动引智服务模式,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业创新。推进人才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将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纳入中国—南亚博览会主要活动项目,定期举办。完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政策,营造集聚创新人才的发展环境。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工程”、“海智计划”和“六个一”工程,建立海外引智工作站,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研究制定符合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造就一批扎根基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按照重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的导向要求,健全行业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标准。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探索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直聘办法。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积极探索建立职称分类评价标准。推进中小学、中专学校、技工院校教师、全科医生等重点行业职称制度改革。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按照“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上学即上班、毕业即就业”的思路,形成“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一系一厂”的技工院校办学格局。积极参与国家技能振兴综合示范区暨国家技能振兴城市试点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准入类职业资格,推进水平类职业资格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试行年薪制和股权制、期权制。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加强新技师培养,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学历“双证书”制度。

——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力度,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深入推广“以效益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进一步健全我省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制度。健全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着力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分配政策,促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区域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着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跨区域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技工院校走出去办学,为周边国家培养一批技能人才,鼓励边境地区技工院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加快中国(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际人力资源市场)和沿边沿江开放口岸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形成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基地。

专栏4:  人才重点项目、工程和行动计划

1.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每年培训1.5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省级继续教育施教机构建设。

2.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每年组织1—2个重点示范服务项目到基层开展服务。

3.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工程,通过引进一批高端外国专家和专家团队,构建“引进外国专家+团队+项目+产业化”的新型引智模式。

4.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我省博士后站和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每年招收50名左右博士后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5.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新技师培养计划,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6.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施“春潮行动”和“两后生”培训行动计划,开展“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力争5年培训300万人次。

7.沿边地区对口人才援助计划。实施驻滇单位服务云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边境、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技能人才培训力度。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