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服从服务大局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访红河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孔令清
今年以来,红河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社厅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人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工作导向,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服从服务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为工作主题,着力推进各项人社工作科学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红河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孔令清。
记者: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现。请您介绍一下,2017年上半年红河州在推进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孔令清:坚持把做好技能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两个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措施来抓紧抓实。在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2016年—2020年)》和《云南省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等专项活动,通过完善政策、抓实培训、强化对接、搭建平台、加强服务等举措,确保两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部门联动。一是建立了由人社、农业、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职责;二是会同农业、扶贫办等部门研究制定了《红河州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方案》《红河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措施,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建立了数据报送工作制度;三是于6月13日召开了红河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暨就业创业业务培训会议,对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与培训;四是组织开展好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补充核实工作,全州核实率达100%;五是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台帐建立工作,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表》即“一人一表”登记工作。
(二)强化分类指导,拓展转移渠道。一是依托坝区资源优势,结合我州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扶持一批龙头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山区、半山区向坝区转移;二是结合我州园区经济发展,围绕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园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动员农村劳动力进园入企转移就业;三是依托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以上海、福建、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等地劳务输出基地为辐射面,积极组织边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成建制向省外转移就业。
(三)强化经费保障,夯实工作基础。一是从2017年起,由州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就业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民生工程的实施。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每成功输出1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对转移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由州级财政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奖励补助;二是认真落实“省级就业补助增量资金必须专门用于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的要求,及时将增量资金分配下达县市,保障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一是将定点培训机构由28所缩减为20所,进一步加强培训督促检查,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二是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围绕我州重点产业发展和项目需求,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定岗、定向、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在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村)设立培训教学点、教学站,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电商等培训需求,积极组织开展种、养殖培训和电商创业培训,打造“创业导师+扶贫对象”的创业扶贫培训模式。
(五)强化平台搭建,抓好组织带动。一是依托劳务基地往外输。围绕州内、州外两大市场需求,多渠道开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道,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劳务合作基地的联系,建立有地区辐射面的劳务基地,努力形成农民工网络化服务体系;二是依托劳务能人往外带。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带头人的带动作用,通过动员亲戚、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三是依托产业发展就地转移。围绕当地旅游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农村劳动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参与农业合作经营;四是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往外派。加强与人力资源劳务公司的劳务合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利用其分布广、信息量大、贴近农村、服务灵活等优势,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五是依托公益性岗位开发兜底安。围绕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积极开发社区“三保”(保安、保绿、保洁)、“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项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等岗位。
(六)强化督促检查,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处级领导包一个县市,具体抓好一个乡镇;科长包一个乡镇,首先抓好一个村委会”的责任联系机制,形成挂钩结对、责任包干、协调帮扶等多方式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县市人社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成绩与就业专项资金分配挂钩;三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期督促检查制度,采用实地查看、查阅资料、随机抽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各县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制定了《红河州就业服务精准扶贫六条措施》,通过发挥补助资金引导作用来激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动员更多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记者:红河州在推进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孔令清: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州各级人社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州的两个专项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截至6月底,全州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22.02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数的74.2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89万人,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数的65.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76万人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数的83.1%,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2.78%;省外转移8.59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878人次),完成省级目标任务数的47.72%;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99.67万人次;成建制转移就业5908人,共扶持3631名农民工自主创业,发放贷款34671万元。
记者:红河州在推进技能扶贫和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工作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孔令清:在经济下行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压力下,我州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克服了各成员单位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的问题;通过强化转移就业宣传,克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落后、热情不高的问题;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克服了就业岗位不足、转移渠道不畅的问题;通过强化统计,克服了农村劳动力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通过强化资金保障,克服了工作效率不高、基础不实的问题。
记者:红河州在推进“两个专项行动”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
孔令清:一是有序输出组织程度不高。我州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亲帮亲”“友帮友”的方式转移,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进行有规模、成建制、有序输出所占的比重不高;二是培训与就业对接不理想。培训与转移就业脱节,有的培训机构只追求培训的量,不注意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农村劳动力特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培训组织难度大。三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转移就业意识不强,有转移就业愿望的,期望值又过高,转移就业组织难度大。
记者:请谈谈红河州在下一步推进“两个专项行动”方面将有什么新举措?
孔令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人社厅的安排部署,把技能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两个专项行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健全完善服务网络、强化宣传引导力度、落实精准就业服务、强化技能培训、扶持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和强化务工品牌创建等六个方面,确保如期圆满完成人社部门行业扶贫目标任务。